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邓加庆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音讯,当地时刻8月15日17时,日本气象厅免除“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暂时情报——巨大地震留意报”。
一周以来,日本阅历了一次全民性的“地震演习”。8月8日,由闻名“地震工厂”南海海槽运动引发的日向滩7.1级地震产生后,日本官方宣布未来一周或许产生大地震的“巨大地震留意报”。受地震预警影响,日本首相也罕见地取消了外访行程。
南海海槽自古以来便是日本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简直每个世纪都会产生一次严峻的大地震。预警免除后,民众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假如南海海槽产生大地震,对日本及周边国家和区域有什么影响?8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兵伟。
日本政府免除“巨大地震留意报”
8月8日,日本宫崎县日向滩产生了一场震度7.1级的地震,震源就坐落南海海槽Z段。
地震后,日本气象厅于当地时刻当天19时15分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暂时情报——巨大地震留意报”。预警未来一周时刻当地或许还会产生激烈地震。一周后,因在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估计震源区域没有观测到特别的地震活动或地壳运动改变,当地时刻8月15日17时,日本气象厅免除“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暂时情报——巨大地震留意报”。
全球地震专家的忧虑并未消除
回顾前史,南海海槽以约90至150年的周期产生8.0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地震专家都比较忧虑,特大地震百年周期现已进入倒计时。“前次是1944年。”田兵伟说。
央视新闻的报导称,依据本年2月日本气象厅发布的评价数据,南海海槽在未来10年内产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30%左右,未来30年内的产生概率在70%到80%之间,未来50年内的产生概率为90%乃至更高。
“南海海槽产生大地震与海啸,是欧亚大陆板块无法接受菲律宾板块向下运动而上弹引起的。”田兵伟解说道,南海海槽是一个坐落日本本州岛南部外海的海底地质结构,东起日本静冈县骏河湾西南至神州以东,长约700公里、深约4公里的海槽,坐落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爬升带上。这条海槽构成长达数百公里的爬升带,菲律宾海板块在此以一个较浅的视点以3-5cm/年的速度向欧亚板块下方爬升。
田兵伟警示,“当时,南海海槽区域显示出必定的活动性添加,尤其是一些低至中等强度的地震频频产生。这表明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持续在堆集能量,将导致未来的大地震。但是,现在还不能精准预判这些活动是否直接预示着行将产生的大地震,但保持警惕和持续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南海海槽如产生大地震,损害巨大
假如南海海槽地震,会不会产生连环地震?对日本及周边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田兵伟解说,连环地震,也称“地震震群”,是指在短时刻内接连产生在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的多个大地震。前史上南海海槽地震有时会成对产生,比方1854年的安政东海地震和安政南海地震,在不到两天的时刻里相继产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南海海槽一旦产生大地震,连环地震的或许性较高,对日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关于本州岛的南部和西南部区域。”
依据日本政府和地震专家的猜测,南海海槽大地震或许引发广泛的地上轰动和海啸,对人口密布的滨海城市如大阪、名古屋、静冈和高知等形成严峻破坏,此外,这种地震还或许引发次生灾祸,如火灾、土壤液化和山体滑坡等。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主要是海啸产生的损害。由于南海海槽坐落太平洋的西北部,假如产生大规划地震,所产生的海啸有或许传播到整个太平洋区域,包含韩国、我国东部、菲律宾,乃至远至东南亚和美国西海岸。
应对南海海槽地震,日本做了哪些预备?
日本政府一向在做南海海槽地震的预备,具体有哪些重要办法?
田兵伟介绍,日本政府对南海海槽地震的预备作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在1960年代之后地震学研讨和监测技能的展开推动了政府的防灾作业;1970年代日本政府开端拟定全国性的防灾对策,并逐渐将要点放在南海海槽这样具有高地震危险的区域;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政府又加强了对南海海槽地震的预备作业;2012年日本政府公示了南海海槽地震的产生情形模仿,使用极限和底线思想,为最坏的状况做灾祸预备;之后发动疆土强韧化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耐性建造,以降低地震形成的丢失。
一起日本还有多个研讨机构专门针对南海海槽地震展开研讨,并成立了多个地方政府和民间组成的地震危险评价会,具体办法有:
树立地震猜测监测体系。日本气象厅(JMA)和其他研讨机构在南海海槽区域安装了海底地震仪和GPS网络等先进的地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一起,政府设立了“南海海槽地震猜测方案”,希望经过数据剖析和模仿猜测或许的地震情形并发布相关预警。
对基础设施进行抗震改造。政府加强了南海海槽区域公共设施、交通网络和建筑物的抗震规划和加固办法,如加强港口、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要害基础设施的抗震才能,持续进步基础设施耐性。
施行海啸防护办法。日本政府在滨海区域树立了海啸预警体系,可以在地震后速向大众宣布警报,并修建了更高的海堤和海啸墙,设置了很多的海啸流亡塔。
完善灾祸管理机制。日本政府拟定了各种具体的灾祸应急呼应方案,包含各级政府、戎行、差人、医疗体系和民众的和谐机制,以保证在地震产生后可以迅速展开救援和康复作业。
防灾演练和教育。日本内阁府公布了归纳防灾练习方案,定时在不同区域进行全国范围的归纳防灾演练,特别是在南海海槽周边区域,政府会同校园、社区展开协作,进行防灾减灾教育,防灾演练的内容包含大规划地震和海啸场景下的紧迫分散、应急救援和灾后康复等,以测验应急呼应体系的功率。
“
封面对话:三问南海海槽地震
封面新闻:南海海槽为何被称为“地震工厂”?
田兵伟:南海海槽是一个高地震危险区域,板块之间的应力不断堆集并终究以地震的方式开释出来,前史上屡次产生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且具有必定的周期性(距离90-150年),加上震源接近海底,地震往往会引发大规划的海啸。因而,南海海槽被称为“地震工厂”。
尽管大型地震的距离时刻较长,但小型和中型地震在这一带频频产生。每次大地震不只震级高,且常常伴随着海啸,对日本滨海区域要挟很大。从前史记录来看,南海海槽自古以来便是日本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简直每个世纪都会产生一次严峻的大地震。
封面新闻:未来是否会引发连锁地震反响?
田兵伟: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大地震的确或许引发连锁地震反响,但这并不是必定的,相关部分及民众应持续保持警惕。
首要,日向滩区域坐落一个典型的爬升带区域,菲律宾海板块以较浅的视点向欧亚板块之下爬升,这种杂乱的结构环境意味着在主震产生后,断层体系或许产生应力重散布,一些断层或许会因而应力添加,然后进步其产生地震的危险,引发周边区域的连锁地震。
其次,调查日本曩昔的几回严重地震事情,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都曾导致了一系列余震和其他区域的地震活动,因而,前史数据表明日向滩区域仍有或许产生连锁地震。尽管7.1级地震开释了部分应力,但并不意味着板块之间的应力彻底开释,相反,在某些状况下,主震或许会导致周边区域的断层体系遭到额定的应力,然后触发新的地震,且这种连锁反响的规划和时刻难以猜测和扫除。
封面新闻:此次地震跟本年上半年日本产生的地震有没有相关?
田兵伟:2024年上半年,日本产生了几回明显的地震,其间最重要的是1月1日产生在石川县能登半岛的7.5级地震和4月3日产生在西南偏西的7.4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主要为逆断层型,与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等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
1月1日的能登半岛地震是板块之间的压应力导致的逆断层活动,这与8月8日宫崎县日向滩产生的7.1级地震有必定的相似性,由于两者都产生在杂乱的板块接壤区域,而且都触及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过,这两次地震的地理位置不同,能登半岛地震产生在日本海沿岸,而日向滩地震产生在日本南部的太平洋一侧。尽管两次地震都与板块鸿沟的结构应力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更多是反映了区域性的地质活动,而不是直接触发联系。